返回首页 >> 艺术区 >>艺术标签 >> 《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研讨会
详细内容

《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研讨会

研究承德文化“新地标” 引领诗歌创作新路径:祝贺我市著名诗人王琦诗集《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研讨会隆重召开!

研究承德文化“新地标” 引领诗歌创作新路径

我市著名诗人王琦诗集《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研讨会隆重召开

1.png

   十月的承德秋色潋滟,层林尽染,风光秀丽,如诗如画。在这到处洋溢着丰收喜悦的金秋时节,10月28日来自承德市各个领域的文坛好友齐聚一堂,在云山饭店隆重召开我市著名诗人王琦诗集《景行景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研讨会。

2.png

本次研讨会由承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承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土作家研究室、承德市山庄诗歌研究会协办。承德市政协原副主席胡晓红,中共承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亚君,承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何英华,承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景山、承德市电视台总编辑杨润忠、承德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建军、承德市文联副主席刘福君、市文联秘书长、承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刘福云等领导出席研讨会。我市新老作家、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和骨干会员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开幕式由许建军主持;主题研讨由承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薛梅主持。

3.jpg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许建军副主席主持说,该书作者王琦,现任承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市作协主席,是我市诗歌创作的领军人物,先后出版《灵魂去处》《王琦诗选》《马在暗处长嘶》等诗集,《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新近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诗集是围绕避暑山庄康熙和乾隆七十二景以同题诗、现代诗的形式创作而成,打造了承德“地标性”现代诗写的新高度,绘制了承德旅游对外宣传的新名片该诗集刚一面世,立刻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已经入选河北省农家书屋书目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就是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讨,激发更多的同志,为宣传承德,宣传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4.jpg

原承德文联主席、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作者王琦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中参加我的诗集研讨会。在研讨会开始之前,我想把我创作这本诗集的一些想法和过程简要地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个汇报。我是2021年春天开始创作这本诗集的,前后大约历时四个多月的时间,除去一些会议,机关一些事物性工作,那些日子茶不思饭不想,整天沉浸在我自己的诗歌世界里。基本上是一个走火入魔的状态,在这期间,我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四点半到单位,一直写到七点半去食堂吃早餐。所以机关同志总是看着我像睡不醒的样子。短短七十二首诗,折磨了我将近半年多的时间,这种折磨不是吃不好睡不好那么简单,主要是精神上的折磨,是思想上的摇摆。避暑山庄就在我们身边,七十二景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一座山庄半部清史就在我们身边。要想写好这些作品,写好康乾二帝,尤其是以现代诗的形式,说实话,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这段历史是信史,什么都有据可查,由不得任何人信马由缰,信口雌黄。这也给我的创作先天性的带上了紧箍咒,所以,是照本宣科的去写,还是抛开历史按自己的理解去写,两种力量一直在我的内心争论不休,几经尝试,后来我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让历史与现实和解。既采用第一人称,也采用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就是康乾二帝在指点江山,有时候我们自己又变成了他们身边的肱骨之臣。更多的时候是我们320年后的现代人,在以历史的眼光对他们的功过是非做出判断。我写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并不是心血来潮,这是一个酝酿已久的工程,为了写好这部著作,我前后差不多准备了三四年的时间,无数次徜徉在热河泉边,无数次踟蹰在金山亭前,历史的一幕一幕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欲罢不能,必须写下去,写出来。给自己的初心一个交代,给自己的夙愿一个交代。因为我是一个承德人,一个承德写诗的人,我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责任。义不容辞的一个责任。在写中,杨勇同志多次过问关注,王德光主席,白德成老师,蒋秀丹院长以及薛梅等同志纷纷给予我这样那样的帮助,文联机关的同志为我承担了很多工作,在此也一并致谢。由于我的能力水平的制约,文本中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谬误,希望大家在研讨中不要顾及面子,指出来、摆出来,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使我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力争为承德、为家乡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谢谢大家!

5.jpg

承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何英华在致辞中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文艺阵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中展现着新气象新作为,仅在今年,就先后组织了十多次大型采风活动,对我市23个场景进行了全景式的宣传,涌现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学作品。《景行行止》的出版,无疑就是这些优秀作品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就是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讨,激发更多的同志,为宣传承德,宣传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与会人员是来自全市各个层面的精英。这次研讨的内容看似是围绕王琦主席的《景行行止》进行的,其实这对我们全市的诗歌创作乃至整个文学创作都会有所指导、有所启示、有所获益。我们要树立精品意识,要树立家乡情怀,向王琦主席那样不遗余力打造地域文化“新地标”,要深挖承德文脉,讲好承德故事。我们不仅要把今天的研讨会开好,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学风文风、学术氛围和善于评论、敢于批评的做法发扬下去。要坚持创作和评论并重的原则。其实写和评就像双翼,缺一不可,就像双轨,并行向前。要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把评论和研讨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各协会要像重视创作成果那样重视文艺评论,要像重视作品创作那样重视评论创作,创设写与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图片

文心激扬,发现历史文化之用;同心携手,召唤精品创作之风。承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剑雄在会上宣读了河北省作家协会、原政协主席郑晓东、廊坊市文联、廊坊市作家协会等单位和个人发来的贺信。

6.png


中共承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亚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我们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避暑山庄文化资源,从这片诗意的土地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承德诗人,在中国诗坛占有特殊地位。放歌新时代、礼赞新承德,承德文学艺术界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今天的诗歌研讨会,不仅是大力宣传承德的一个载体,同时也在展现我们热爱承德、建设承德的一份坚定决心,更是我们以诗歌的名义增进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人文底蕴。山庄文化应该是我们诗歌首选的创作聚焦点,当然美丽的承德,还有更多的题材、素材,等待大家去发现、去创作、去歌颂。那么今天王琦主席的诗集《景行行止》恰恰立足于承德文明和本土文化,为我们树立了标尺和榜样,这本诗集既表现了承德作为文化遗产地的文化内涵,又展示了现代人文对古典文化的关注和守望。避暑山庄园林地标性的景观文化,涵盖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和中国元素,相信展读诗集《景行景止》,山庄文化的古风意蕴和浪漫诗意会再次蓄满胸怀。避暑山庄是承德文化的象征,凝聚着民族深刻的精神底蕴,这本诗集是诗歌与山庄文化的结合,聚合了承德人的思想和精神内核,反映的是承德人特有的审美和追求,然而传播的却是中国价值,是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希望在座的诗人们,也同样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精于讴歌美好的文笔,多宣传承德、推介承德,为打造和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承德,做出应有贡献!相信王琦《景行行止》研讨会打开关注山庄文化,关注承德建设的新开端,激发承德诗人汲取传统文化素养,以诗立德、以诗抒怀、以诗言志的热情,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诗词作品,为促进承德文学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7.jpg

薛梅主席主持了《承德“地标性”现代诗写——<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主题研讨,她说,今天我们欢聚以堂,共同探讨与承德诗写、与承德诗人有关的问题。首先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我曾经写道:对一个诗人最好的礼敬,就是深入而持久的对他的作品进行跟踪研究。这应该也是我们文艺评论者肩上要扛起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承德本土作家创作的观测和研究,我发现王琦的诗歌在有形无形中自觉抵制同质化风气,从始至终具有独立意识和个人体验。他不仅善于用审美的、文化的、文学的眼光来观照历史与万象,也善于用哲学的、禅意的、理趣的心性来洞悉幽峭的灵魂与内质。《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正是反映了眼睛与心灵、表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在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之间自在转换,让承德这座历史之城与现代之城交相辉映,沉吟间,我们已在其中,成为一道记忆的风景。我想关于诗人王琦以及这部诗集,大家要说的话很多,时间有限,我就不再赘述,我们争取让大家多发言,多碰撞,多收获。

8.jpg

在研讨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余名作家、诗人、学者、评论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在参会人员中,既有德高望重、年近古稀的老领导老作家老诗人,如胡晓红、白德成、王德光、杨林勃、孔令春、陆羽鹏等,也有正处中坚力量的实力派作家,如王景山、刘福君、王傅杰、沈文、路军、裴福刚、黑篱等,既有来自其它行业的专家学者,原承德日报社总编辑、承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王德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总编王明娟、承德日报社资深记者崔梦蕾、王海霞、承德电视台栏目总编栾凤杰等,也有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的诗坛好友,如来自上海的王若虚,来自北京的李柏柱,更令人欣喜的是还有崭露头角且也成绩斐然的年轻后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如九零后作家焦雨溪、许美娜、李伊淳、朴跃芳等。这些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为了一部诗集,为了一颗诗心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与承德诗写、与承德诗人有关的话题。

9.png

河北影视集团艺委会主任、原承德文联党委书记、主席杨勇因工作原因未能赶到现场发言,特发来评论文章《一座城市记忆“诗意的新地标”》,由承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宗杰宣读。承德郭小川研究会会长步九江因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新会员培训活动,也责成评协会员赵新华代为宣读。会上,市评协名誉主席、本诗集序言作者白德成,做了声情并茂的主题发言,先后有王德光、刘福君、杨润忠、王明娟、杨林勃、孔令春、李树伟等13人做了主题发言,沈文、蒋淑英、王久侠、焦雨溪、裴福刚等7人做了自由发言。


会前为方便大家系统了解各位评论家的评论文章,市评协还编辑了《<景行行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杨勇、白德成、王德光、步九江、王景山、李树伟、薛梅、刘宗杰、张子龙、张秀玲、张春英、崔梦蕾、焦雨溪、石艳华、王树平、刘爱丽、王玲玲等人评论17篇。

10.png

主题研讨前后,作者王琦分别介绍了此书的成因,并对各位与会人员的坦诚交流表示谢意,同时就今后的创作谈了自己的想法。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感慨万千。这么多的朋友认真读,反复读,读出了我的本意,我的用意,这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我的总结发言之前,我还要感谢为这本诗集画钢笔画插图的李哲老师,他在画完这些插图之后不久就离开了我们,英年早逝,让我们唏嘘不已。大家也看到了,正是这些功力不凡的插图,为这本诗集增色不少,也可以说没有这些插图,就不会有现在这本书的整体效果,愿李哲兄天堂有知,能听到我的这一声谢谢!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和朋友们说过,大家多看看,多读读白德成老师的序,多读读王德光老师,薛梅教授的评论,他们是真正懂我的人,懂我的朋友,我的诗歌能够得到他们的肯定,是我的荣幸和自豪。一个诗人,他最大的愿望或许不是得了多少奖,发了多少家刊物,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哪怕只有三两个人真正懂你,是你的知音,这也无比珍贵。而且,今天大家的发言都这么精彩,知我,懂我的人现在来看远远不止他们三位。 景行行止》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尽管从艺术水平上来说,这本诗集的文本不如《马在暗处长嘶》更加成熟,不如金沟屯系列组诗更加具有使命感。但这是我为自己的城市为自己的家乡倾尽心血创作的作品,我自己更加重视这本诗集。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作为一个承德的诗人,我一直想用自己的诗歌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做点什么,让更多的人喜欢它,理解它。写避暑山庄七十二景,是一个切入点,是一个支撑点,因为避暑山庄是承德的灵魂,承德的象征,没有这座园子,便没有这座城市。我一直和朋友在讲,作为一个诗人,首先要熟悉中国的历史,熟悉自己每天都活在其中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因为很多现实的东西是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的。不能想象一个对自己的祖国历史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的人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刚才胡晓红主席,杨林勃老师都谈到了这一点,历史是一面镜子,多少帝王将相都在这面镜子前露出来本来面目,当历史与现在无法和解的时候,作为一个诗人,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但他是清醒的。我们承德人,应该感谢历史给与我们一座山庄,给与我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惜,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宣传远远不够,对这上天的恩赐还没有充分利用,我的诗集算作一个抛砖引玉,本意是想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一下为什么能有康乾盛世,为什么能有避暑山庄,历史不是偶然的,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历史是必然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兴盛,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衰败,大家可以细细品味。我的诗受到自己认知和学识的局限,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希望大家何时何地都不吝赐教,假如有再版的机会,我一一改正。再次感谢!

11.png

研究本土文化新地标,引领诗歌创作新路径。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一定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以王琦诗集《景行景止——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意》为标杆,注重导向,找好方向,积极融入建功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传递最强音的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承德篇章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刘宗杰,李冬侠)

12.png


Copyright 2015-2018 traveler  blogs 京ICP备000000号-0

关注公众号

关注微信号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