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艺术区 >>艺术标签 >> 李平先生手稿展
详细内容

李平先生手稿展

  1652017598141541.jpg


如果画作是人们看到艺术家的“窗口”,

那么手稿就是人们理解艺术家内心的“路径”。

        

      记得几年前藏家王哥叫住我,给我看了一本承德知名画家李平先生的手稿。疫情时期又来到市场,这时王哥又拿出好几本手稿给我看。我感觉它不只是一批速写与文字,而是一位艺术家一生的故事。


1652017663407269.jpg

 

世界上没有一位艺术家是独立于他生活的环境,

他们的所思所想都是社会的投影。


       感谢美协叶老先生与牛老师,还有张承德先生的一些背景介绍。

       李平是承德老一代知名艺术家,他生长在了一个火红的年代。他在小学时就热爱美术,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还省钱买笔纸与颜色是很特别的,而且也是勤奋好学的。

      李平先生大约与新中国同龄,起于五零年代止于七零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李先生也在其中。


1652017755955759.jpg


1652017756910082.jpg



      1964年的初秋天气渐凉,下乡在兴隆县的李平先生并不那么忙,于是他拿起笔去写生了。当时虽然条件简陋但也阻挡不住画家热爱美术的冲动。在他的笔下、远山的朦胧、树木的苍翠,画中还很有情趣的在右下角画有一个拉牛的行人。在艰苦的生活中,他的心里依然有诗与远方。


1652017889244865.jpg


1652017971884766.jpg


     第二张画于一九六六年,那是十月的杨树台村,画的峪耳崖同样也是秋天,这么巧三张都是秋天?我认为画家是喜欢金色的秋天,丰收的秋天让他喜悦。那时的画家也参加劳作,当秋收完成之后画家才有时间出去走一走画一画。

1652018016801514.jpg

      

       在不久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在66-76这十年的文革岁月中据承德美术家协会叶老先生讲他进入市里在供销系统工作。常与叶老师合作画一些“高大。红亮”的英雄人物宣传画与一些标语。


1652018057722925.jpg


      这就是这一时期(根据手搞顺序与纸张推测)的一张英雄人物的手稿。同时期的还有一张《读信的少女》在桃花纷落的早春。在灶台边读信的少女。(这是他画中第一次出现少女的形象,是否暗示李先生的婚姻呢。我们不得而知)。


       在75年时一切慢慢恢复正常,他在供销系统工作。跑乡下、推广新的畜牧品种。这一组里边最有趣。


1652018096494872.jpg


        第一张。他的工作单位。那时的承德街景的素写。老承德有一句顺口溜“一条马路一座楼。一个警察一个猴”这里说的老承德十分落后的面貌。画中一座楼就是他的单位供销系统。一个马路。一个电线杆与远处的平房。



1652018097189613.jpg

       第二张。画的是他要推广的畜牧新产品。他都一一画了下来。


1652018269759959.jpg


       第三张是1975年的4月14日。在我们承德地区一般4月都有可能下雪与“倒春寒”。在那个有些寒冷的早春,李先生与同事一起出差去郭家屯指导当地的畜牧养殖工作。我们一眼可以看到火炕烧的很暖和,他的同事披着军大衣枕着军绿挎包躺在炕上休息。这真是难得的生活体验。

    

1652018338601363.jpg



1652018339487319.jpg



1652018340368352.jpg

  

       此后的多年中他依旧是经常下乡的。如这张《吸烟的老村长》还有《人像素写》与《雨中的集会》在雨中的集会里。画家是真实的“观察者”因为也有雨点落到了纸张上形成了水印。这雨中绘画的真诚让我们后辈为之感动。


 82-1.jpg


       当改革春风吹满神州大地。李先生做为供销系统的人员经常出差。《北京火车站前的花坛》画于1982年  对于常期在承德乡下工作的他是那么新奇。

       当然,北京的气候与承德大不相同。我第一次去北京时就有三样未见过的植物。第一玉兰花。那是我在人大读研时,玉兰花大如拳 十分壮观。第二。未见过柿子树,满树硕果累累。第三为竹子……


 1652018597318517.jpg


1652084616795164.jpg


        一九八四年的《边赶路边问路》是在一次出差中画对面座着看书的少女,我们可以看出那是绿皮火车的座椅。在出差时顺路去参观了“雁门关”。


86.jpg


      《挂面车间》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艺术家发现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于是在一九八六年后画了大量的当时的人物素写。刻画精细。

   

1652018675765104.jpg



1652018676870649.jpg



1652018676227899.jpg


      八六年的《男青年》八七年的《张小茹同志》八七年的《卡左客人》都是这一时期所画,他笔下的男性人物精神内敛,成熟沉稳。人物都各有各的神彩与精神状态。


1652018852260992.jpg



1652018852705460.jpg



      八九年李先生还是经常出差。有一次进京没事时去北海公园,这时他也不忘带上素写本。他看到有很多外国人来中国旅行。于是这里展示出画家天生的幽默《西洋人看东洋景》。李先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有一次他看到水泥缝中长出西瓜他感觉有趣就画了下来。

    

 






      九二年李先生有机会去南方出差。他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树。《榕树》画于九二年。顺便也参观了《孙中山故居》还有《深圳民族文化村》他来到深圳一定要去看看东方明珠-香港。那时香港还没有回归。那是多么深沉的凝视。《远望香港》就是这时所画。


1992-5.jpg



     回来以后秋天又去张家口出差。《张家口水母宫长廊》就画于此时。






   

        一九九八年前后。李先生可能是退休了,他有了大量的时间来画画 。当然他还是最爱画他的故乡。于是画了大量的避暑山庄的风景。很多都是彩色的水彩与水粉。


1652019285352067.jpg



1652019286583635.jpg



1652019287267030.jpg

      二零一零年他画了大量的手稿与细图来研究山庄的植物。如《植物》、《》。 荷花是他最喜欢的主题《荷魂》与大量荷花手稿。有很多都是构图大气、效果张力十足。

       




       我们可以看到从《知鱼矶》前的荷花到《文园狮子林》的石桥上都留下了老艺术家的身影。


2010-6 (2).jpg



    《远近泉声的荷塘》日期是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十日所画。那是承德的晚秋时节。寒意正起、秋风瑟瑟。几块坚硬的山石与湖中凋谢的荷花,看上去都透露着一种悲凉与无奈。


        这时已经看到李平先生手稿的最后一页。我感觉这就是老艺术家人生与绘画的故事。 自那以后在市场上再也没有见到关于李先生的一幅图画。

       时间过去很久了,我很怀念看画稿的日子。



























Copyright 2015-2018 traveler  blogs 京ICP备000000号-0

关注公众号

关注微信号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